跳到主要內容區

威靈廟

 

威靈廟

文:小敏老師

社子島開發案指定保留廟宇

威靈廟是台北市政府社子島開發案中指定保留的兩座廟宇之一,主祀威靈公,信眾習慣以最初稱號「囝仔公」來稱呼祂。一樓還供奉著威靈媽、大小將軍護法、福德正神;二樓則供奉著釋迦摩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等。廟方每年農曆七月十二日舉行的大小將軍遶境活動,與坤天亭遶境、夜弄土地公並列為社子島三大重要宗教文化活動。

 

威靈廟   威靈公、大小將軍護法(藍框標示者)
左圖:威靈廟  右圖:威靈公、大小將軍護法(藍框標示者)
   
威靈媽  釋迦摩尼佛
左圖:威靈媽  右圖:釋迦摩尼佛
 
地藏王菩薩  觀世音菩薩
左圖:地藏王菩薩  右圖:觀世音菩薩

囝仔公的由來

社子島威靈廟所在之地早期叫做浮線。浮線地區移民多半來自對岸蘆洲,因移民先來後到,又分為上頭、下頭。清朝時期浮線上頭與下溪沙尾交界有一偏僻荒涼、風水不佳之處,先民嬰兒死產或出生不久即夭折的即棄置於該處,久而久之形成了早夭嬰幼兒的亂葬崗。

不知經歷了多少年,有一次一位為腳疾所苦的先民路過該處,腳疾竟不藥而癒,他認為是嬰幼兒亡魂顯靈,因此萌生供奉的念頭。一開始,就地搭建草寮,供奉集體嬰幼兒亡靈牌位,統稱囝仔公。

從集體亡靈過渡到單一個體

廟分陰陽,主祀正式神格,如玉皇大帝、觀世音菩薩、媽祖、玄天上帝等的稱為陽廟;不具正式神格的無主孤魂的則稱為陰廟。以此界定,威靈廟屬陰廟。草寮供奉著集體嬰幼兒亡靈牌位,鬼魂不具神格,未有具體神像。或許亡靈有知,反饋、庇蔭先民,迭有顯靈事跡,信眾遂進一步雕塑具體形象奉祀。隨著時間流逝,囝仔公塑像原本代表集體亡靈的意象已模糊不清,取而代之的是被當成個體看待,被創造出不少豐富的個人故事與傳說。包括今日廟內石刻「囝仔公傳奇」的牧童說法,熟知早期浮線地區發展故事的多位地方長者亦認為其內容亦是延伸而來的傳說。

 

神奇傳說之一

時光回溯到清朝時期,有一位婦人自唐山懷抱幼子,背井離鄉,來台尋找丈夫,不料卻遭遇船難,遺體漂流到社子島河岸,在地善心鄉民予以收葬。然而,這對母子的靈魂並未離去,而是選擇留在此地,繼續守護這片土地與鄉民。他們的靈魂時常出現,屢現神蹟,採藥救人,護衛居民。在地人開始傳頌他們的神蹟和恩澤,稱之為威靈公、威靈媽,並搭建草寮,方便鄉民膜拜,尋求庇佑。從此,這對母子的靈魂成了神聖的存在,永恆的象徵。

神奇傳說之二

清朝時期,社子島有一對母子常年採草藥幫助鄉親,但卻因命途多舛而離世。在地鄉民為了紀念他們,搭起一座草寮,不僅供奉這對母子的英靈,還接納了那些不幸孤身迷途孩童的孤魂,這座廟被稱為囝仔公威靈廟。

有傳言,囝仔公會在寂靜深夜,以一名或三名孩童形象降臨到生病的虔誠信眾身旁,以草藥治癒他們。這神秘的現象吸引著信眾們紛紛前來朝拜,希望得到庇佑。這神奇的故事在社子島上傳頌不衰,這座草寮小廟逐漸成為人們心中神秘且神聖之地。

神奇傳說之三

據說囝仔公生於福建南部地區,雙親早逝,同族長輩見他天資聰穎,帶著他四處採集藥草,傳授藥草的奧秘,教導他醫術的精髓,以便他能助人。幾年後,囝仔公隨著這長輩渡海來到社子島,開始了一段牧童生涯。有一天,當他放牧時,天空突然烏雲密布,雷雨交加,他急忙躲到柳樹下,但令人驚奇的是,周遭竟意外乾爽,雨水似乎無法觸及他,但覺身心舒適。從此他每天來此靜坐,專心冥想,一年後,在柳樹下安詳盤坐而逝。傳說他是受了該處地理精華貫通,因此能得道升天,成為神靈。

囝仔公常常以孩童形象顯現,為鄉民帶來藥草,治癒疾病。鄉民為了感謝他的恩澤,搭建草寮供奉他。此後,他更頻繁地以孩童形象出現,引導鄉民如何避禍解厄,並繼續提供藥草治療鄉民疾病。

囝仔公顯靈行善,上達天聽。一日,觀世音菩薩俯瞰社子島,發現一群正在嬉戲的孩童中有一人正是採藥草救人無數的囝仔公,觀世音菩薩認為孩童應該要有人照顧,特別上奏天庭,派遣了一位神格為媽祖的母親神降臨,照護包括囝仔公在內的這群孩童,這就是威靈媽。

增祀威靈媽

不只威靈公的各種傳說,廟裡不知何時也供奉起威靈媽,因此後人在編織威靈公神奇傳說之際,亦納入威靈媽的身影,其角色或者是母親,或者是媽祖。走訪當天,在廟埕遇見幾位地方長者,他們表示,威靈媽並非傳說所述母子來島,而是後世信眾認為威靈公為幼童,宜有神聖母親神加以守護,便奉請媽祖護佑他。北港朝天宮與台北關渡宮均主祀媽祖,分別稱為關渡媽、北港媽,威靈宮亦供奉媽祖,威靈媽之名便由此而生。惟奉祀之始,隨歲月久遠,已不可得知。

 

有求必應,信眾遠道而來

最初囝仔公廟以茅草搭建,樸素草寮小廟,據云香火熾盛不斷,有求必應,廟前販售香燭金紙及供品達兩百餘攤。草寮曾兩度遭祝融,其後,囝仔公託夢,期盼有堅固容身之處,經地方籌資,日據時期昭和年間(西元1935年)建成八尺見方磚造廟宇,隨著香火鼎旺,又歷經多次擴建、整修。香火興旺最高峰時,信眾絡繹不絕,不只附近庄落與對岸蘆洲,時值淡水、基隆兩河航運暢旺之際,甚至基隆、大台北地區信眾亦紛紛經水路遠道而來。傳說廟宇周圍的花草曾經被摘採一空,帶回家治病。

先民善念,傳奇永流傳

隨著時光推移,時代變遷,威靈公神蹟減少,信仰盛況不復如從前。依據地方長者說法,信眾認為與陰廟屬性有關,為求平衡,於民國103年重建時增建二樓,專門奉祀地藏王菩薩、釋迦牟尼佛及觀世音菩薩等正神,以平衡陰陽。

所有威靈公的傳說,醫療神蹟是共同元素,在醫療不發達的時代,威靈公信仰確實給予病患精神及心靈上的慰藉。遙想過往盛況,讚嘆信仰力量!今昔對照,水路繁華、信眾如織雖已成過往,但先民奉祀早夭嬰幼兒亡靈之善念,並與之神奇互通感應的故事將隨威靈廟之存在而永久流傳。

瀏覽數: